個人以為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理論是不能來做相等的比對,皮氏他做研究的出發點與維高斯基的出發點是兩個不同的開始,一前者是為知道人是如何發展智慧而做的研究,他的立場是設在一萬多年前,人類的祖先是如何形成智慧,然後超越所有動物成為地球的主要控制者之一,所以他用自己的孩子來做研究,從出生到長大,從無知到形成智慧,小孩子的學習歷程就是人類認知歷程的精華版;維氏他則是生活在共產國家的人,生活中都是和周圍的人形成互動,一起吃一起工作,一起看小孩,相信人力只要團結一定能有成就,物產是大家互動之下的產物,是共有的,小朋友的學習也是與人互動而來的,在以教育出發點的基礎下,而提出他的理論,與其說他是發明這個理論,不如說他是匯整一般大家教育的方式而形成重點理論。
在教育的立場上,我們會覺得皮氏理論很消極與被動,如果把他放在人類的發展來看,解釋時真的不能太積極,而可以參考他的理論整體過程,而不要太執卓於他的限制,因為人類發展各有不同,快慢高低而各有所長;而維氏的理論,則是以教育為出發點,用來解釋人類現有的知識基礎,所對孩子形成影響的方式,維氏不想太多人類最初的知識來源是如何發生的,而是討論如何用現有的影響學習;所以皮氏討論自我的探索,而維氏討論社會影響,從心理學的觀點上這都是很實際的。
21世紀了,愛因斯坦說的,「天下沒有決對,而是相對的。」基於相對的立場,如果在解譯如何發展高等智慧時,維氏則不能輕易解釋;例如,為什麼一個蘋果掉下來,萬有引力就形成了理論,這不是社會影響,也沒人教他,是如何形成的。」但這是人類進步的關鍵,是什麼力量讓愛迪生發明電燈,也許用維氏的理論來說是不太能有很清楚結果的;反觀在教育的立場則很有討論的空間,人類歷史是一個連續體,不會中斷或有階層,生命中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每一件事情自然就會,大部份的人是互相學習,經由技巧好的人教或示範學習而來。如算術中借位減位的技巧,如果沒有人教,就不是每個小朋友能自然發展出來,俗語說:「江湖一點訣,說破就沒價值。」
個人在教學上已有多年的經驗,感覺到很多的時候不是我們沒有耐心等小朋友自己發現問題,然後想辦法自己去突破;而是資訊的時代已來臨,我們的孩子未來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,過去的孩子,可以等到長大再讀書,但現在的孩子有太多的刺激了,現在不學將來就會付出更多的代價;換言之˙我們會栽培他們長大,美麗的世界有待他們來開創,他們可以過的更美滿,而教育本身就是積極的改造活動,當然我們可以應用皮氏發展階段來解釋孩子現在有的多少基礎,也可利用維氏的方式去架構他們,很多的事,如果可以教的會,是孩子的福氣,如果教不會,也不用太急,也許發展真的有一定的時間,就像水果還沒成熟時,吃起來就比較酸的道理一樣吧。以上是個人學習到皮亞傑和維高斯基理論時的一些心得感想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