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兒園的課程九點開始,中間幾手都不下課,但可以上廁所、喝水、吃點對。一直到十一點之前有不同的課程,孩子可以到不同的地方上課。十一點半到十二點吃午餐,可以到外面玩,接著就是午休時間十二點半,平均小朋友的休息時間大約1.5個小時,二點後接著上課,除非是延伸上午的教學,不然幾乎都是復習課,三:00---三:三0分時是點心時間,但一切都是由老師視課程的長短來決定用點心的時間,約四點的時間為放學時間,除搭校車回家的小朋友要提前準備外,對其他的小朋友而言,就是自由的遊戲時間,一直到父母親來接回家為止。但園所大部份也會利用這個時間開才藝課程,補充課後的時間閒暇時間。
幼兒園的主要課程:中文閱讀課程、拼音、數學、美術勞作、體能、美語的學習,前三項是課程中文、拼音、數學是最重要的,但美語也是比例很重要的課程,為什麼呢?台灣的家長都是很重視美語的,因為沒有美語課的私立幼兒園幾乎在都很難生存。幼兒的中文課程令人印象深刻,有單元或主題課程,以生活經驗為基本,私立的園所為在課程中加入教材,配合兒歌的閱讀,認識中文的詞句,這些都是可以朗朗上口的加韻歌謠,可以更進一步的加深對中文的認識,在一方面也可以成為,中文拼音課程的延伸,不同於美語的教學以生活會話為主的教學,幼兒園的中文課程更進一步的,比之以創意為主題的教學課程更能,提升幼兒的中文能力。
數學課程則是幼兒園裡的相對弱項,但也有很多的數學教材書的配合,那些是經過專家分解數學重要單元而寫出來的課程,有很明確的課程,另外有教具可以操作單元中的課程,讓孩子提昇數學能力;但缺點是大多數的老師沒有辦法,進行延伸的教學,一般的幼兒園老師大多會把重心放在語文的學習,基本上這樣子的數學課就是帶過而以,很少深入幼兒生活中來教學,多以教材本身為主,是很可惜的。
我想起小時候的數學就是學1234…100,以前的老師總是會不停的出加加減減的題目讓小朋友練習,有時一天都要寫個10題不等的計算題,老師會出在作業本上,讓孩子來計算,每個孩子都有一本,簡單的1十1、或進位、2–1、等退位或19十2等進位、21–3的借位問題…,我覺得其實也是不錯的教學,因為我就是這樣子學數學的,大家也認為這就是數學計算,有人說學數學要有天份,但數字計算能力卻是日常生活中最好用的數學能力之,幼兒園能多練習,我也感覺是不錯的選擇,只是這種抽象運算的練習方式,現在幼兒園很少在用了。
閱讀是幼兒園學習語文的重點,繪本是老師最喜歡用的教具,也是小朋友就喜歡的彩色圖書,當幼稚園的老師很不簡單,要為小朋友準備很多的故事,但當一位幼稚園的小孩的負擔也不算輕,從小班時由老師講,一直到大班時,要由自己閱讀,每天都會被要求要閱讀一本繪本,從看圖說故事到,識字與拼音練習,老師會在平常的教學中,選擇合適的字與詞,一學期可以按排孩子學習到120個字以上,再加上孩子自己本身發現的,在大班的上學期本身的認字就要有好幾百個了,學習確實很不容易,乍看之下閱讀識字的這項功課是十分空泛的,但學習語文的重點還是以累積認字量為主。
幼兒園非常重視讀閱,學校幾乎是把所有的重心放在識字閱讀上,把握下課時間孩子們想出去活動的動機,讓孩子出去玩前的三分鐘也要把該認的字學起來,沒有太多的紙筆測驗或練習作業,但在大班快要畢業前會把重心放在紙筆練習上,必盡我們是考試為主學習教育制度,這樣的練習還是有一定的重要性。
除了閱讀之外說話也是很重要的,在幼兒園的中文課程中,討論主題是說話的一個重要時間,第二個說話練習時間就是課後的討論間,這個說話時是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的重要時間,前者在瞭解的先備知識在那裡,後者在了解孩子在課程中感受體會多少,這也是表現說話能力的時間,小朋有舉手發言,充份的表達自己想說的有時會變成小朋友與老師共同討論的時間,彼此之間都會互相的摩仿,孩子的說話時會沒比較邏輯感,在這時老師可以提示或引導孩子思考與發言,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修正自己的想法,有時說話課會很短,有時卻也是一個主題活動共識的凝聚點,開始以後所有的課程方向,這中文課程的精華表現。
由此更可以了解到語言的學習,就是說、聽、讀、寫,中文學習如此,英文的學習亦同,我們都會說幼兒美語的學習只生活會話、唱唱歌、跳跳舞就好了,但反過來看中文的學習你會只要求孩子只有這樣子而以嗎?很美國的小孩子從小就要學拼音拼字,因為這是很重要的學習基礎,就如同我們的注音符號一樣,不同的是英文的拼音重要程度更勝注音符號,是聽讀寫的一切基本,現在是地球村的時代,英語與中文將會成為重要的通用言語,我們都應該一並的學習,在學習上的比重也許是可以調整的,但學習的方式,其實是相似的,說話、閱讀、拼音、識字。
幼兒園的課程主要還是國英數,但會把社會、地理、科學等學科放入中文學習教材中,這樣子的視野會學習的更寬闊,也有背四書五經,背唐詩、三字經、第子規等等的教學,學前的幼兒教古典經典作品是很不錯的,但背誦的機率大過體驗,在長大之後再背的話也許效果會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