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隨著課程進度的變化,由靜態的線感,轉入動態的蟻線,老師引導孩子的興趣,轉換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小螞蟻,隨著書本的介紹「螞蟻排隊」,一條條長長的螞蟻排線圖,圖內有大大小小的螞蟻穿梭其中,呈現出來來往往,十分忙祿的樣子,有搬東西的,有的沒有,全都乖乖的排隊一起工作。
透過,兒歌讀本的導入,再進行找螞蟻的工作,理應更簡單了,老師問孩子與螞蟻相處的經驗,孩子們反應,家裡的客廳、廚房、浴室與房間都有看過「還有看到一大堆的螞蟻亂跑的(雁:我在浴室看到地上好多好多的螞蟻)」
隨後,讓孩子在校園內找找,但孩子們在校園裡找了半個小時,都是零零星星的小螞蟻,看不到什麼大變化。
展:他們迷路了找不到家,
陞:那個小小的洞就是他們的家,我看到他從那裡出來。
韋(附和)說:我也有看到。
起來看螞蟻的家,似乎變成大家尋找的重點,於是,有小洞洞的地方就成了小朋友最愛找的方向,只要有螞蟻出來,大家就會相互告知,一窩蜂的圍上去看,找著找著竟然找出了一個小小的蟻窩。陞下了一個定義說:「只要有洞,洞內有螞蟻出來就是螞蟻的家(他發現的)。」嬛說:「外面有沙丘的,是螞蟻的家。(他發現的)」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