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課程發展的歷程…
這是疫情驅緩後的課程發展,經過3個月的停課,我們發現孩子有興趣的主題後,透過團體討論得到一些目標,這些目標是孩子與老師的實地參訪實記,經過孩子們發表之後,我們再學校再透過網路影片進行調查,之後再展示與孩子帶回的實際照片等,讓活動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,最後透過孩子自己畫的繪本故事或遊戲的方式,將孩子個人化的知識,整合成為自己的學習經驗,分享給大家變大家的學習經驗。這就是課程與真實生活的環境產生連結,孩子能建構屬於自己對課程的情感,孩子透過教學活動引導,認識真實環境後,我們再還進一步引導探索,進而引導孩子展現自我觀點,將新學背景資料,整合成個人的先備知識。以下是進行與分析的過程…
一、「發現正在進行的活動」
疫情趨緩後,大家紛紛出遊的風潮,一開始我們博館接觸到的是外出的露營帳蓬,後來是搬到「新家」住(其實是民宿),或是有家長帶著孩子開車上高速公路,一路開到高雄哥哥家住,還是坐區間車到后里時,與坐區間車到和美外婆家的同學碰面,人海茫茫要遇見真的不容易,可見大家出門走走的機率越來越高了,就這樣子…我們放慢上課的步調,一起來談談孩子的所見所聞囉。
二、發表自己的活動
為什麼要出去呢?有的孩子是因為爸爸要回台南奶奶家,或是苗栗阿嬤家,還債要去桃園舅舅家玩,當然也有孩子的父母親開啟環島模式,帶孩子由台中一路向南玩到羅東阿嬤,也有孩子父母回家看看祖父母,所以全家回在北港嬤嬤家…(阿公…呢?大家都不會以阿公為開頭表示…),好像是疫情時…大家沒見到的,一口氣全都要補回來。當然也有到遊樂園、動物園、科博館玩的,就是一個簡單的公園都要玩好玩滿(可能之前都不能玩吧)。
三、延伸調查與參訪
越來越多的目標朝向台灣漫遊,我們怎麼沒發現呢?也許就是要這樣長的時間,才能發現來自孩子們的學習樣貌。
例如:
頡,在家裡,1~4樓的地圖,百貨公司。
樺,嘉義公園
霖,高雄利大皇家洒店、宜蘭龜山島、桃園
誼,新竹六福村、雲林北港嬤嬤家、彰化朝聖宮
綾,雲林鵝媽媽農場、台南阿公阿嬤家、高雄全濃採白蘿蔔
浤,坐船到台東綠島、搭飛機到澎湖,阿公生病住院後死亡,苗栗尚順育樂世界
佑,搭火車到彰化和美、家裡附近失火,看見消防隊,附近的市場
晴,台北爸爸家
均,宜蘭羅東、台東蛋糕公園
語,小琉球
芸,家旁的早餐店
泓,科學博物館台中
玉,家裡
翔,台南四草、鹽田
宇、竣,六福村
蕭,台北101
杰,去游泳、六福村動物園
琪,去公園
四、進一步分析
從孩子們回報的話題,我們家長帶孩子們出遊有以下幾個方向:
1、 半環島慢旅遊…蔡阿均、陳小翔、徐小宏
他們以多日遊取代一日遊,減少一窩蜂擠向少數熱門景點的現象。一來能掌握旅行步調,錯開湧入景點人潮;二來多日遊能為家人增加更多相處時零。此外,亦可透過出遊,回娘家拉近遠端家人的情感。
2、二天一夜深度遊…王小林、徐小宏、陳小誼、吳小弘
國內旅遊方式多為踩點式玩法,對於年輕的父母族群,如此傳統旅遊模式較難有吸引力,所以帶著全家深度旅遊,就成為大家喜歡的方式。像到六福村、綠島、龜山島、小琉球、澎湖蘭嶼等區域,待個一兩天,好好的認識地方。
3、個別化一日輕遊行…白小鈴、陳小誼、林小華、李小玉、林小頡
不同類型家長,出遊模式和偏好亦不同。對於戶外活動愛好者會帶孩子去公園玩玩,放風箏,游泳,登山、騎車等活動,不喜歡運動的家長則會帶孩子,去大賣場、百貨公司,晚些再來一場火鍋宴,也是滿滿輕鬆的一天。親子活動受歡迎的原因,一來讓孩子出去跑跑,將活動效益最大化,二來能節省經費,避免住與吃飯花太多錢,造成家庭生活壓力。
4、家行程…周小晴、邱小芸
在家深耕也是不錯的方式,睡一覺,好好的吃個早餐,孩子看看電視,玩玩手機,或是帶孩子到公園走走,也算清閒。
五、擴大討論:
從孩子的話題中,介紹孩子感到有趣或有義意的題目,如下:
1.「區間車」、2.「帳蓬」、3.「高速公路」、4.「科學博物館」、5.「地底下的台北火車站」、6.「龜山島」、7.「綠島」、8.「澎湖」、10.「飛機場」、11.「港口」「碼頭」「小遊船」、12.「祖父母的親屬關係」、13.「菜市場」、14.「人的生命歷程」。
六、最後總結:
因應孩子報告的內容,我們則補充「台灣」相關的知識,大致上可分為「行政區」、「交通」、與「地形地貌」三個方向,關於「人文風情」等話題,等孩子更有興趣再補充。


課程的實踐,與真實生活的環境與有關的情境脈絡產生連結,讓孩子建構屬於自己課程與情感,進一步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台灣,融合個人、家庭與土地,進而引導孩子建構自我認同的觀點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永佳小編 的頭像
    永佳小編

    臺中市私立永佳幼兒園

    永佳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